College

注意到有什麼變化了嗎?大學城首页作了一些改進。 到此了解詳情

了解更多

College
Advertisement

大學部[ | ]

成立宗旨[ | ]

該系秉持傳承與創新的精神,以人文素養與生活實踐為基礎,培養具有溝通、表達、與協調能力的傳播專業人才,以回應公民社會和新世紀職場的需求。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是國內唯一提供完整口語傳播專業教育的學系,「傳承與創新」是該系的期許與遠景。因此,該系的教學與研究一方面承續學校與學院的辦學目標─強調人文素養、在地實踐、與宏觀對話;另一方面希冀透過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培養出既能傳承既有知識、又能開創新局的傳播人才,以為口語傳播學門在台灣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口傳系深信無論溝通的中介或是媒介為何,溝通的主體都是「人」,因此無論是從溝通技巧層面的演說、辯論、表達、說服、協調、與領導;或是從影響社會運作更深層面的語藝與思辨、語言與權力、語言與社會、以及語言與文化等議題來看,則該系的核心知識除可視為是其它傳播相關科系所需的基礎知識外,亦是執行與成就人類各種生活層面的基本技能。植基於該系的特色與課程的設計,期望培養出一批能適應今日職場需求,也能開創社會美好願景的學生。

系所特色及發展目標[ | ]

該系在大學部的課程宗旨和教學實踐乃在於培養溝通、表達、協調的傳播專業人才,這主要是透過「三大學程的建制」、「四大素養的陶鑄」、以及「五大職能的培育」之落實。「三大學程的建制」主要是在既有學術領域的範疇中,因應社會的變遷與大學教育的轉型,而重新聚焦濃縮成「媒體表達學程」、「訪談與溝通學程」、以及「衝突與協調學程」等三大學程,期盼經由基本學程的養成,使學生具有新世代社會公民所需的「修辭素養」、「人際素養」、「組織素養」、與「跨文化素養」,以對應並培養新世紀職場人才所需的「領導與溝通」、「簡報與表達」、「協調與談判」、「說服與行銷」、以及「企劃與執行」等五大基本能力。


課程架構及內涵[ | ]

大學部課程架構及內涵


課程簡介[ | ]

口傳系共有三個學程

一、訪談與溝通學程

此學程是以口語傳播中「人際溝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分科之內涵為課程規劃平台,進而探討人類社會中各種資訊交流與意義分享的活動暨行為,一方面藉由對不同傳播對象與情境,包括:兩性與語言溝通、家庭溝通、禮儀與溝通、族群關係與溝通、溝通與社會變遷等之探討,學習訪談與溝通之相關知識與理論;另一方面亦教導如何判斷人際互動中的欺瞞現象,進而將口述資料與訪談內容加以分析、組織及報導,並運用至新聞傳播專業,以期培養並擴展學生之傳播視野與專業能力,增加未來就業之競爭力。

二、 媒體表達學程

該學程是以口語傳播中「公眾傳播」(public communication)分科之內涵為課程規劃平台,以培養組織對外發言及媒體主持播報之專業人才為主要宗旨,並以提升世新大學學生及整體社會思辯及表達素養為理念。學程規劃以傳授語音、語言及幽默表達等基本功為基礎,繼而針對商業行銷、政治傳播、節目主持、新聞播報、組織發言等不同應用情境,進行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表達素養教育。學程目標在於使學生懂得妥善結合口語與媒體,掌握精準、效率、合宜的表達訣竅及契機。

三、衝突與協調學程

此學程是以口語傳播中「組織傳播」(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分科之內涵為課程規劃平台,培養學生組織對組織間以及組織內部門對部門間的協調能力。一方面整合溝通心理學、衝突社會學、以及組織學與管理學等理論與知識;另方面則涵蓋衝突調節、團隊領導、以及組織中(營利與非營利)的各項溝通技能,以培養並提昇學生的協調能力,使其未來就業時能符合不同職務(如管理階層、人力資源部門、客服部門、公關部門、以及行銷部門等)的需求。

碩士班[ | ]

成立宗旨[ | ]

研究所設立的目標與宗旨,除希望具體銜接大學部的核心知識外,並以「語藝」與「溝通」為兩大課程主軸,強調「語言與政治過程」、「語言與社會關係」、 「語言與組織運作」、以及「語言與多元文化」等四大面向知識的深化,並進一步培養學生成為語藝與溝通知識的生產者、以及現代公民社會中相關知識的實踐者。

系所特色及發展目標[ | ]

而研究所設立的目標與宗旨,除希望具體銜接大學部的核心知識外,並以「語藝」與「溝通」為兩大課程主軸,強調「語言與政治過程」、「語言與社會關係」、「語言與組織運作」、以及「語言與多元文化」等四大面向知識的深化,並進一步培養學生成為語藝與溝通知識的生產者、以及現代公民社會中相關知識的實踐者。

該系深信無論溝通的中介或是媒介為何,溝通的主體都是「人」,因此無論是從溝通技巧層面的演說、辯論、表達、說服 、協調、與領導;或是從影響社會運作更深層面的語藝與思辨、語言與權力、語言與社會、以及語言與文化等議題來看,則該系的核心知識除可視為是其它傳播相關科系所需的基礎知識外,亦是執行與成就人類各種生活層面的基本技能。植基於口語傳播學系的特色與課程的設計,該系期望培養出一批能適應今日職場需求,也能開創社會美好願景的學生。

課程架構及內涵[ | ]

碩士班課程架構及內涵圖


課程簡介[ | ]

(每學年開課課程稍異,以當年度開課科目為主)

人類傳播思想史(The Perspectives and History of Human Communication ) 該系的課程乃口語傳播研究所之入門課程,目的在使學生們於歷史視野中建立起對傳播的統整性認識,以為日後的研究奠定基礎。 而在思考的縱深上,該系課程是以「知識份子」為主軸來思考學術研究的意義,因此在傳播學之前各種學科的前輩學者也是我們參照、反思的對象。也是在這種互相參照之下,知識有什麼用?研究有什麼價值?想像力的意義?以致於我們作為傳播研究者所關懷的主題在台灣社會、中國文化,以致於亞洲甚至全世界的意義是什麼?等種種思考都會進入我們的探索與想像之中。 具體而言,該系課程希望達成的目的則有下列:

  1. 從歷史的角度闡明「傳播」的可能內涵,以及「傳播學」的發展脈絡。
  2. 認識傳播學的傳統與典範,以協助學生摸索個人的學術關懷與研究定位。
  • 修辭理論 (Rhetorical Theory)
修辭理論的探討主題並非口語發表,而是人類透過符號回應情勢、創造意義、達成目標與建立秩序的整個過程,承繼了源自古希臘的修辭學。課程中將介紹西方古典、中古、現代與當代重要的修辭理論家及其核心觀點,並以古典與當代理論家為核心。諸如亞里斯多德、西賽羅、柏克、圖門、普洛門、傅科、哈伯馬斯、麥克魯漢等人的修辭理論將是本課程的探討重點。
  • 溝通理論 (Communication Theory)
任何一個傳播領域的碩士生,可以有不同的興趣,但是由興趣衍生而來的研究旨趣,卻必須在與各種不同典範、不同理論對話的情形下,才能逐步發展出來。溝通理論的涵蓋範圍極廣,從語言、修辭、符號出發,涵蓋親身傳播、大眾傳播,以致於文化研究,目的希望學生們能夠建立起理論思考的能力,以深化從日常生活經驗出發的相關討論,並奠定學生們從事研究的思考基礎。
  • 基礎研究方法 (Basic Research Methods)
此課程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介紹理論的探索與科學的本質、研究設計的要素、推論的邏輯與研究的歷程,第二部分為闡述四種重要的研究方法─意見調查法、實驗研究法、田野研究法及資料分析法,第三部分為解釋研究倫理、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間的身分與關係,第四部分為探討寫作論文意味著什麼?論文應該具備什麼內容?
  • 修辭批評方法 (Historical/ Critical Research Methods)
該課程旨在介紹當代一些較具代表性的修辭研究取徑、其理論假設,及其實地運用,藉此引導學生體會修辭研究領域的廣闊與縱深。課程將分由類型、社會運動、敘事、論辯、幻想主題等不同角度切入,探討自亞里士多德以來有關博取認同、贏得人心的修辭策略研究。學生將有機會由修辭批評的角度,深入各式各樣有意影響態度、塑造價值觀的說服性文本,理解其建構過程且檢視其效果,並嘗試進行個案實例分析,從而培養個人的修辭知能與敏銳觀察。
  • 溝通與人際關係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此課程教學目標在於使學生精通人際溝通理論與實務,研究處理人際關係策略,贏得友誼並影響他人,創造和諧與順順暢的人際關係,進而達到完美與快樂人生。課程主要內容為1.理論2.自我、他人與情境3.語言與人生4.溝通能力5.人際關係之建立、維持與結束6.文化、衝突、信任、友情7.領導與解決問題8.人際溝通研究的進行。
  • 溝通與多元文化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該課程以研讀社會科學領域中跨文化/族群傳播溝通之研究論文,針對文化與語言/非語言溝通行為之間之關係做概念性之導讀與討論。對於社會科學中研究跨文化溝通之方法,也將從宏觀社會與微觀情境等層面進行討論。此外,對於跨文化溝通研究中被廣於討論之議題:跨文化溝通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跨文化溝通訓練(intercultural training),文化適應(intercultural adaptation)等主題進行深度的剖析。
  • 符號修辭 (Rhetoric and Semiotics)
意思如何暢達?意義如何產生?這是有心一探表達藝術堂奧的學者所不能忽略的問題,強調意義建構的符號學因而與表達藝術息息相關。本課程即透過符號學的引介,引導學生探討人類社會文化中藉以表意的符號結構及意義產製的複雜過程。經由兼重詮釋和批判的各種媒體文本實例的解析,學生得以掌握符號的多義性,領略隱喻的妙用,並深入理解影音文字符號的操弄如何能造成意義的偷換,形塑閱聽大眾的信念和價值,甚至演變成意識形態的操控。
  • 政治修辭 (Rhetoric and Politics)
遠從古希臘羅馬時代開始,表達與政治之間的關係就密不可分。在這門課中, 研究生可以學習到政治修辭的基本理論,也有機會討論政治修辭的幾種常見類型,包括政治演說,政治辯論,政治廣告,政治人物的記者會與媒體訪談,政治人物的形象修護言論,以及政治CALL-IN節目。
  • 溝通專題講座 (Seminar: Selected Topics i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選擇反應開課當下最受矚目之溝通議題,並將嘗試與議題相關政府機構、營利組織或非營利組織合作,進行解決問題導向的課程設計模式。此專題講座課程開設「網路人際溝通」、「創意溝通與衝突解決」、「社會運動領導力研究」及「溝通與公共宣導」四種主題。
  • 溝通與組織管理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近年來,包括管理學院在內的其他學門,紛紛開設組織溝通的相關課程,這除了說明組織溝通是一個跨領域的研究範疇外,也說明了其在今日社會中的重要性。本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從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中,培養學生對於當代組織與職場生活的瞭解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因此,整個授課重點除了傳統的組織管理與組織行為等理論外,亦將從闡釋與批判的論點提供學生對於管理溝通有更多元的視野,以期學生能從相關議題的探討中,不僅能學習到組織傳播與管理學的重要理論和研究方法,也能夠重新思考溝通互動在群體與組織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並能進一步的為將來的工作與職場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 藝術修辭(Rhetoric and Aesthetics)
對於藝術的創作以及欣賞的研究,但是排除了實用性的以及科學性的範圍,偏重於感覺本身的探索。研究的途徑通常是從藝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表現三方面入手,連接到對於風格形成及其影響的認知。是一門結合了哲學的思索與審美的感覺的科目。
  • 修辭專題講座 (Seminar: Selected Topics in Rhetoric and Society)
選擇反應開課當下最受矚目之修辭議題,並將嘗試與議題相關政府機構、營利組織或非營利組織合作,進行解決問題導向的課程設計模式。此專題講座課程開設「言論自由」、「文本、詮釋與對話」、「論述與社會記憶」及「政黨修辭研究」四種主題。
  • 溝通與性別研究(Communication and Gender)
該課程主要從一個跨學門的論點,結合「傳播」與「性別研究」兩大領域,來討論、檢視、與省思性別的意涵、性別的差異、性別的認同、以及性別的刻板印象等是如何的影響我們的語言論述和溝通行為。因此,希望透過課堂的講授、對相關文獻的討論、與對於現象的反思和批判,能幫助學生(1)增進兩性在重要社會情境中的溝通知識與技能;(2)瞭解個體差異、社群氛圍、與社會文化是如何的影響與形塑性別角色的認知;(3)具備洞悉析社會上許多有關性別的論述,其實是植基在迷思、刻板印象、與偏見上的。
  • 兩岸修辭比較研究(Comparative Studies on Rhetoric of Cross-straits)
一九四九年以後,台海兩岸分治,政經制度迥異,用語修辭也有所異同。一九八七年起,兩岸恢復交流,「修辭比較研究」更屬重要。本課程以專書、文章、實例為依據,探討兩岸修辭,兼顧學術與實用,盼收知己知彼之效。
  • 語言與文化(Language and Culture)
該課程全面探討語言與文化的關係。語言本為文化的一部份,同時也為展現文化特別是表意文化的主要媒介,但另一方面根據Sapir-Whorf假設,語言能規限人的思維因而也規限了文化的形式與內涵,其間關係實為文化理論的根本問題,因而特開專課討論。
  • 溝通與團隊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該課程介紹學生認識團體溝通與團隊合作,以及團隊組成、團隊目標。探究如何凝聚團隊精神,以培養卓越領導原則,決策作為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上之團隊經營與管理均需通過良好的溝通,團隊成員才產生共識,追求不斷提升的目標。
  • 修辭思想經典研究(Selective Readings on Rhetoric)
該課程以特定的修辭議題或思想家為研讀焦點。例如,九十三學年本課程討論修辭與倫理,議題包括了人際、小團體、組織、跨文化等不同情境下的修辭論理議題。其他學年課程也可聚焦於亞里斯多德、西賽儒或柏克等特定修辭思想家的著作與觀點。
  • 敘事與認同(Narrative and Identity)
將「認同」看成一種敘事的過程與實踐活動,是近代社會暨人文科學理論的一大轉折,本課程將探析此一重大發展之內容與意義,進而深入尋索不同類型之認同建構(包括:自我認同、性別認同與國族認同)的語境、目的和影響。
  • 形象修復研究(Studies of Image Restoration)
該課程介紹形象修復的相關理論及其在公共關係研究上的應用,以及如何將形象修復理論應用於語藝研究上。亦將討論分析相關案例與研讀探討先前研究者的形象修復研究。
  • 溝通思想經典研究()
該課程為一進階專題研究,以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領域中,涉及「溝通」之核心概念與相關重要理論著作為研讀對象,發展專殊的討論計畫。本課程為兩學年開課一次,相關內容隨當時主題而作更易。
  • 論述分析方法()
該課程教學目標在有系統地介紹整合「脈絡」概念與語言學理論的各種理論性主張與應用方法,包括言辭行動理論 / 語用論、互動社會語言學、溝通民族誌法、對話分析、敘事分析以及批判論述分析等,以便讓學生習得不同論述類型的研究假設與方法。

未來發展[ | ]

由於口語傳播學系在國內尚屬新興學系,很多人難免會問:口語傳播學系畢業後,就業市場在哪裏?    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998年年底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當被問到如何評量應徵者的工作職能時,480位受訪的老闆一致將「溝通能力」列為最重要的個人特質。因此,具備傑出溝通能力的口語傳播學系畢業生各行各業都歡迎。該系最近一次對前四屆畢業生就業動態的調查結果也顯示,本系畢業生遍佈各行各業,其中包括活動企劃人員、企管顧問公司講師、溝通諮商技師、選舉公關/文宣人員、企業客服部門人員、立委/法務助理、人力資源部門人員、(博物館/美術館)專業導覽、廣播電視主持/播報、新聞從業人員、商品行銷人員、一般行政人員

系所願景[ | ]

口語傳播學系秉持傳承與創新的精神,以人文素養與生活實踐為基礎,培養具有溝通、表達、與協調能力 的傳播專業人 才,以回應公民社會和新世紀職場的需求

相關聯結[ | ]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