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e

注意到有什麼變化了嗎?大學城首页作了一些改進。 到此了解詳情

了解更多

College
Advertisement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成立於 1960 年,前身為上海市業餘工業大學, 1984 年正式更名為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2000 年 7 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成人高校轉制為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 2001 年 11 月與上海東滬職業技術學院合併組建新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經管文理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本科院校,同時作為國家重點建設高職院校國家示範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校辦學四十五年來,緊密服務於上海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並在服務上海中不斷發展壯大。 2002 年學校主體搬遷浦東金橋出口加工區金橋教育園區,真正實現了社區、校區與工業園區的三區聯動,成為上海新世紀優美的大學校園之一。 2003 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掀開了學校發展新的一幕。二工大的發展,見證了上海大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歷程。

學校占地面積 582 畝,各類建築面積 24 萬平方米;其中校部即浦東新區金海路校區占地 536 畝,投資近 4 億元,分為教學區、行政區、圖文信息區、實驗實訓區、文體活動區、生活區等 6 個功能區域。另有 200 畝發展用地正在規劃建設中。學校設有機電工程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中外運國際物流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昆士蘭學院)、人文學院(蒙妮坦學院)、理學院、應用藝術設計系、環境工程系,設有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理學等 5 個學科門類,有機械類、電子信息類、環境與安全類、經濟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外國語言文學類、藝術類、數學類等 9 個專業類別,有本科專業 17 個,高職專業 40 個。學校目前有全日制學生 8786 人。近年來,學校與海內外十餘所院校展開了廣泛的合作交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其中高級職稱 181 名,湧現了一批國內外知名教授和學科專業建設帶頭人。學校建有節能研究所、光機電研究所、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一批研究機構,積極開展科學技術研究,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 2004 年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一項,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三項等一批獎項。 2005 年被評定為上海市文明單位

學校現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主席單位和「上海市產學合作教育協會」、「上海市職業教育協會」副會長單位;承建教育部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建有教育部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上海市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上海市中外合作職業師資培訓基地」和國家勞動部、教育部、上海市、浦東新區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資源研發基地;常設「上海市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考場和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慈善教育培訓中心。

四十多年來,學校為上海現代化建設輸送了以全國勞動模範和優秀髮明家李斌包起帆等為代表的各級各類技術與應用型人才八萬餘名,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辦學效益和社會效應,被譽為勞動模範的搖籃、高級技術人才的深造平台。同時, 學校以自己對高職教育的全新詮釋和創新實踐,在全國高職教育系統擔負着開拓、引領使命,在國內高職教育決策諮詢和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學校的發展歷來得到各級領導的關懷與指導。江澤民同志曾親臨我校參加首屆教師節活動,並於 2000 年為我校建校四十周年親筆題詞「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為四化建設培養合格專業人才」,極大地鼓舞了全校師生員工。進入 21 世紀以來,國務委員陳至立、市領導韓正龔學平殷一璀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市科教黨委、市教委領導等先後來校視察或指導工作,對二工大堅持高等職業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給予了充分肯定。

學校堅持與發揚「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訓與學校精神,以人為本,德技雙馨。聚精會神抓內涵建設,一心一意謀學校發展。踏踏實實抓基礎理論教學,扎紮實實抓實驗實訓環節,通過理論教學、實驗實訓和情景模擬等方式的結合,推動大學生小製作、小發明、小創造的科技創新能力,瞄準社會需求,瞄準行業標準,瞄準人才規格,逐步形成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學管理為基礎、以教學質量為保證、以辦學特色求發展的辦學指導思想。

學校堅持立足浦東,服務上海,面向全國,聯繫世界,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他方為中心,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合作辦學之路,通過成立教育發展理事會和專業建設委員會、聯辦二級學院、共建實驗實訓中心等途徑,努力實現校企合作的「零距離」結合。通過國際合作辦學途徑,引進、整合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經驗,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與深化,提高學校的教育國際化程度和辦學水平。學校貫徹實施「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戰略,在大力開展學科專業建設的同時,努力形成「創特色學科,樹品牌專業,建精品課程,鑄一流技能」的教育教學新格局,保持培養高等工程與技術應用型、知識型高技能人才的辦學特色,努力推進學校在更高起點上的不斷發展。

Advertisement